在使用 Portainer 部署容器时在 glances 看到几乎没流量, 知道又需要走代理了, 然而既然选择了使用 Portainer 这种集成度高的 wrapper 类工具, 就无法避免看不到实际指令只能靠它自动完成, 也就无法自己配置代理, 而且 Portainer 本身也没给出代理配置, 同时也为了以后各种服务不用再重复配置代理, 于是开始考虑路由器级代理. 刚好小米路由器青春版刚被斐讯 K2P 取代而退役, 就顺便编译个 LEDE 加上 v2ray 来做旁路由进行路由器代理吧. 尝试使用 WSL 下 Manjaro 配置依赖 sudo apt-get -y install build-essential asciidoc binutils bzip2 gawk gettext git libncurses5-dev libz-dev patch unzip zlib1g-dev lib32gcc1 libc6-dev-i386 subversion flex uglifyjs git-core gcc-multilib p7zip p7zip-full msmtp libssl-dev texinfo libglib2.0-dev xmlto qemu-utils upx libelf-dev autoconf automake libtool autopoint device-tree-compiler 这堆包, LEDE 官方 README 推荐用的是 Ubuntu, 刚开始看到时就感到不妙, 但本着没必要就不装多一个 WSL 发行版的心态, 先看看 Arch 源里有没有替代包. 前面没有问题, 替代包都有, 遗憾的是进行到 make menuconfig 时开始报错, 缺少包. 懒得再折腾, 老老实实去装 WSL Ubuntu. 期间看到 LxRunOffline 可以灵活管理 WSL, 之后试试看. 编译前配置 根据 这里 配置好 WSL 下的全局代理, 关键语句摘抄如下. echo "export ALL_PROXY=\"socks5://127.0.0.1:1080\"" >> ~/.bashrc echo "export ...
树莓派 4b 最近发售了, 想看看各方面准确参数, 查到 I/O 速度时看到 这篇颇为详细的评测 , 里面提到虽然树莓派 4b 也还未能直接完全从 SSD/U 盘启动, 但可以通过修改类似”引导文件”的方法指定系统根目录(即是 / 目录)到外置储存. 评测结果显示, 即使对于 3b+, 用 SSD 做系统盘也要比鹌鹑的 TF 卡快上约 2~4 倍. 正好有个神船 Z7M-KP5GZ 上拆下来的闲置群联 OEM 128G SSD, 虽然 3b+ USB 口实际最高传输速度只有约 25MB/s, 但水桶中最短的木板始终是 TF 卡, 而且现在转移了, 以后升级 4b 也能插上稍微改改就用, 所以感觉还是很值得一搞的, 于是开始动手. 题外话, 至于用 U 盘做系统盘, 评测结论是, 慢得要死, 别搞. 具体步骤直接一步步跟着 他的教程 走就好, 这里只提一些教程中遗漏的点, 和我踩到的坑. 再次提醒 : 如上文提到, 这方法并不能让系统 完全脱离 TF 卡启动 . 不过反正空出来的 TF 卡空间挂载一下也能继续用嘛. 准备 SSD 阶段 无 转移文件阶段 这句的 rsync 参数可以加上 hP 来显示进度, 毕竟要复制好一会儿, 有个进度比较有底. sudo rsync -avx / /media/newdrive 最后变成: sudo rsync -avxhP / /media/newdrive 修改启动参数阶段 这句 Paste the following text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and likely only) line of cmdline.txt. root=/dev/sda1 rootfstype=ext4 rootwait 不要粘贴, 粘贴了会重复, 直接修改已经存在的 root= 值就好了. 稍微注意下 rootfstype 类型要跟 SSD 的实际文件系统类型对上, 不过如果跟着该文前面步骤的话, 就已经将整个 SSD 格式化成 ext4 了. 同时, root= 的值写成内核名称 /dev/sdXY 也是不太稳的做法, 随着外置设备的插拔, 这里 X 和 Y 的值很可能发生变化, 比较稳应该是用 LABEL 和 P...